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首 页 概 况 机构设置 研究队伍 研究中心 国际交流 院地合作 研究生培养 创新文化 相关研究所
 

 
现在位置:首页>学术交流>精品讲座>历次讲座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第七十八期精品讲座(图)-白雅文研究员
发表日期: 2014-04-25 来源: 科研教育处
打印本页 字号: 关闭

  2014422日,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白雅文研究员应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邀请做了题为“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H1 bound nucleosome and CENP-C bound centromeric nucleosome as revealed by NMR”的学术报告,此报告为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精品讲座系列报告之一。 

  白雅文研究员1986年获吉林大学学士学位,1994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7年开始任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研究员,2006年被评为资深研究员。他的研究组充分利用NMR技术的特点,对生物大分子折叠机理、核小体和染色质的折叠组装和结构功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系列研究成果相继发表在Nature SciencePNAS等学术期刊上,对了解组蛋白变体、组蛋白伴侣和核小体结合蛋白在表观遗传调控中所起的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次报告中,白雅文研究员着重讲述了他的研究小组在组蛋白、核小体的特异识别机制研究中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包括着丝粒蛋白CENP-C以及链接组蛋白H1H5的最新研究进展。他通过对CENP-Ccentral regionCENP-C motif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推断CENP-C motif可能也参与对着丝粒核小体的识别。之后他们的NMR实验证实了central regionCENP-C motif在核小体核心组蛋白上结合的位置相似,并最终解析了CENP-C motif和着丝粒核小体的复合物晶体结构。白雅文研究员报告的第二部分是关于链接组蛋白H1H5与核小体相互作用,该研究工作尤为精彩。在他们研究工作之前,作为最重要的组蛋白之一,H1如何结合核小体并影响染色质结构和功能的问题一直没有确切答案。白雅文研究员他们的研究利用NMR技术并结合自旋标记等手段发现H1H5与核小体结合方式不同。他的研究随后揭示了导致这种差异的结构基础,并进一步证明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结合方式改变了染色质高级结构。此成果将推动对染色质高级结构及其组装机理的研究,并为组蛋白与核小体结合模式提供了理论模型。报告结束后,参会的科研人员和研究生针对NMR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细节提出了诸多问题,白雅文研究员都做出了详细的解答,并与几位从事染色质折叠领域研究的研究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白雅文研究员在报告中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
地址: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 邮编:100101
电话:(+86)10-64874346 传真:(+86)10-8450412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5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