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流感病毒感染最有效的策略是接种流感通用疫苗。然而通用疫苗的研究开发仍在探索中,现在主要集中在对血凝素HA分子茎部区的改造,研究表明鉴定新的保护性抗原表位有助于通用疫苗研发。
中国科学院高福院士研究团队多年来致力于流感病毒跨种传播机制、流感病毒广谱中和抗体、流感病毒耐药机制与抗流感药物研发等方面的研究。他们研究团队应国际知名学术期刊Cell邀请撰写了题为“Breathing” hemagglutinin reveals cryptic epitopes for universal influenza vaccine design的评述文章,并于5月16日在线刊发。作者主要对两篇同期发表在Cell,和一篇发表在Cell Host & Microbe杂志的文章进行了综合评述。这三篇文章分别报道了隐藏在HA三聚体头部区的新表位,HA分子通过病毒“呼吸”暴露出这类表位,从而可以使得机体能够产生识别该表位的抗体。然而该类抗体虽然不具有中和活性,但却对感染不同亚型甲型流感病毒的小鼠具有保护效果。两篇刊发在Cell上的研究则分别发现可以通过抗体Fc段突变和替换不同IgG亚型的Fc段证明这类抗体是通过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DCC)和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CDC)起作用。除了已经存在的HA茎部区和位于头部区受体识别位点以外,这类隐藏表位对于通用疫苗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表明在酸性和中性pH条件下,流感病毒表面的HA分子展现出一定程度的可逆的“呼吸”样构象动态变化。此外,在登革病毒(DENV)、免疫缺陷性病毒(HIV)和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MERS-CoV)中的相关研究中也观察到了类似现象,而且已有研究报道了可识别在登革病毒“呼吸”过程中暴露出的E蛋白隐藏表位的中和抗体及其作用机制。
该评述文章系统总结了这三篇文章报道的隐藏表位的异同,并强调在研究中不能忽略没有中和活性的抗体,因为它们有可能是有保护效果的。文章还对今后通用疫苗的研究做了展望:除了茎部区,位于头部区的隐藏表位不会造成病毒在免疫压力下发生抗原漂变,因此也应该被考虑加入到通用疫苗的组分中。
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高福院士课题组吴燕副研究员为文章第一作者,高福院士为通讯作者。
文章链接
病毒“呼吸”暴露隐藏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