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4-26日,中国科协第40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合成生物学的伦理问题与生物安全学术研讨会在苏州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共同组织。来自国内合成生物学研究相关领域的30余位科研工作者出席了会议。
会议研讨的主要内容包括:1.合成生物学的发展都涉及什么样的伦理学问题?对人类的长期影响何在?2.怎样限制对合成生物技术的滥用,防止生物黑客,生物恐怖分子,保护公众安全?3.合成生命对于生态系统会有怎样的影响,怎样控制合成基因对于自然环境的“污染”?4.合成生物学操作的对象应当限制在什么范围,可以发展到高等动植物吗?5.当合成生物大量出现的时候,人们应当怎样分类命名这些生物?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华大基因研究院研究员杨焕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李寅、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高福作为领衔专家主持了学术沙龙会议。代表们遵循中国科协学术沙龙的自由讨论氛围,围绕合成生物学的前沿进展以及可能给人类带来的福音与灾难和我们的对策等问题,进行了积极思考和热烈讨论。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曹竹安、清华大学生物系教授孙之荣、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詹启敏、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王晶、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朱宝利、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江云、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马延和、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孙际宾、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梁龙、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王效义、江南大学医药学院教授许正宏、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法学院博士杜立等多位参会代表在会议中积极发言,各自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在合成生物学研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围绕合成生物学的伦理问题与生物安全与其他代表进行了深入研讨、辩论和交流。
会议不仅为科研工作者共同探索中国合成生物学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而且对于促进和推动合成生物学在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背景资料:
合成生物学作为21世纪兴起的交叉学科,为现代生物学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研究视角。它将以系统生物学思想为指导,综合化学(生物化学)技术、物理(生物物理)技术、信息(生物信息)技术,利用基因和基因组的基本要素及其组合,设计、改造、重建或制造具有生物功能的新的生物分子、生物反应系统、代谢途径与过程、具生命活动能力的细胞、生物体部件和具生命活动能力的生物个体。在未来生命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合成生物学对人类认识生命、解释生命的奥秘、重新设计及改造生物等方面将具有重大科学影响。
2007 年 6月J. Craig Venter宣布成功制造了第一个能“独立生存”的 “人造细菌”,引发了人们对合成生物学有关的生物伦理和生物安全的讨论。2010年5月20日,美国Science杂志报道J. Craig Venter 的研究小组制造了第一个能够自我复制的人工合成生命,合成生物学有关的生物伦理和生物安全问题再次受到关注。
杨焕明院士
李寅研究员
高福研究员
会议现场
参会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