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2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全球变化生物学联合研究中心”成立暨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会议由宣布“全球变化生物学联合研究中心”成立、揭牌和学术研讨会组成。首先,北京生科院院长康乐研究员宣读了成立全球变化生物学联合研究中心的通知,来自植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研究生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河南大学、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相关领域研究员、教授做了代表中国全球变化生物学最高学术水平的学术报告,包括了植物、动物、微生物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等研究内容,展示了全球变化生物学展开跨领域、大尺度综合研究的潜力。来自植物所、动物所、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河南大学等的研究人员参加本次会议。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全球变化生物学联合研究中心(Research Network of Global Change Biology,RNGCB)是北京生科院联合研究中心之一。北京生科院联合研究中心包括“免疫与健康联合研究中心”、“全气候变化生物学联合研究中心”和即将成立的“生物信息学与生物超算联合研究中心”等。各联合研究中心依据学科交叉发展需要而建,由北京生科院统一管理,旨在联合中科院北京地区相关研究团队、发挥整体优势、促进学科融合交叉、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全球变化引起的严重生物灾变、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使得我国和世界各国政府意识到全球变化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并成立专项基金开展全球变化生物学研究,以制定有效的科学对策,最大程度降低全球变化的影响并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全球变化背景下生命自身遗传与环境间的关系同样也是当前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研究生物对全球变化的响应需从分子到生态系统各级水平全面开展,因此需要整合生命科学各研究领域、地理科学、系统学理论和计算机科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综合开展全球变化生物学研究。
中科院京区生命科学领域各研究所(如植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和研究生院等)大量研究人员在相关研究组各自领域从事全球变化生物学高水平研究工作,取得了系列重要原创研究成果。其中,植物研究所对全球变化的中国东北样带、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农牧交错带典型退化生态系统受损机理、恢复重建途径和优化生态—生产范式、草原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形成与维持机制、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草原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等等多个方面开展研究。动物研究所在昆虫对全球变化响应的特征与机制、昆虫对环境因素的适应性机理和进化规律、鼠类等有害生物种群暴发成灾规律与调节机制、鼠类与植物及疾病的关系及无公害可持续控制技术与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微生物研究所开展了菌根菌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机制研究。研究生院长期从事干旱半干旱草原生态系统生产力形成机制、硫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人类活动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温室气体相关碳、氮过程,典型生态系统碳通量/储量观测和土-草-畜系统温室气体交换过程及其调控,CH4排放与吸收的生物学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全球变化生物学大尺度、全方位的综合研究结果将对认知全球变化背景下生物有机体适应特性、揭示生物灾害区域性爆发机理和实施有效防御措施、恢复生态系统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当今非常复杂的全球变化面前,为能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全面综合开展全球变化生物学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北京生科院整合了我院本领域的科研资源和力量,拟通过建立全球变化生物学联合研究中心,进一步推进跨所和跨学科联合研究团队全面开展全球变化生物学研究,期待能够做出相关战略研究和长远规划,酝酿策划重大的原始性和集成性创新研究计划,以争取国家各部委资助的重大战略项目,在本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