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6日,美国加州奥克兰儿童医院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细菌/病毒人工染色体(BAC/PAC)资源中心主任Pieter J. de Jong教授应邀为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做了题为 “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s (BACs): a rich resource of cloned genomic fragments to create cell-type specific EGFP reporters and knock-out constructs.”的学术报告,此报告为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精品讲座系列报告之一。
Pieter教授1982年在荷兰乌得勒支大学获得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然后分别在以色列、荷兰和美国多个著名研究所和大学进行基因组学的相关研究工作。2000年至今,他一直在美国加州奥克兰儿童医院研究所工作,并于2001年开始担任该研究所的细菌/病毒人工染色体(BAC/PAC)资源中心主任。作为资源中心最主要的研究人员,Pieter教授在国际学术界享有盛誉,他主要从事构建动物人工染色体方面的研究,同时还进行动物基因敲除模型的构建。他们实验组现已成功构建了150多种动物和细菌的人工染色体文库,并且获得了7000多个基因敲除小鼠,成果显著。Pieter教授已经发表了240多篇高水平论文,其中被Nature和Science收录的超过20篇。
在本次讲座中,Pieter教授主要介绍了他在细菌染色体和基因敲除老鼠方面的工作。细菌人工染色体(BAC)克隆最初主要是应用于协助特定物种基因组的组装。在过去的10年里,利用BAC克隆进行遗传图谱的定位、注释及基因组稳定测序等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BAC已经演变出的多种不同的用途。Pieter教授详细介绍了现阶段BAC的这些应用,以及怎样获得感兴趣基因的BAC。Pieter教授和他的研究组参加了国际基因敲除鼠联合会(IKMC),到目前为止,该联合会已经完成了针对15,000多个基因进行条件性及非条件性基因打靶载体的构建。他在报告中也重点介绍了基因敲除小鼠的基本策略及其应用。最后,Pieter教授热情地回答了听众提出的问题并表示愿与中国科学家们积极开展相关领域的合作。
Pieter教授在报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