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首 页 概 况 机构设置 研究队伍 研究中心 国际交流 院地合作 研究生培养 创新文化 相关研究所
 

 
现在位置:首页>新闻动态>综合新闻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第一百三十四期精品讲座(图)-周德敏教授
发表日期: 2017-04-27 来源: 科研教育处
打印本页 字号: 关闭

  2017424日,北京大学药学院院长、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周德敏教授应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邀请做了题为“基于蛋白质精准修饰的生物药物创新”的学术报告,此报告为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精品讲座系列报告之一。 

  周德敏教授1990年获北京医科大学学士学位,1996年获北京医科大学/日本筑波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学位,随后在筑波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Scripps研究所、Roche-Chugai制药公司和Immusol生物制药公司工作并担任要职,2009年起任北京大学教授,并任北京大学药学院院长、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73 首席科学家、全国生物候选药牵头科学家、中国药学会药化分会副主委、J Med ChemEur J Med Chem等杂志编委。周教授主要从事基于化学-生物学交叉的新药发现研究,在SciencePNASChem RevJACSNucleic Acids ResBiomaterialsJ Med Chem等国际杂志上发表论文百余篇,申请新药和生物技术国内外专利二十余项,近期发表的关于流感疫苗工作被Science杂志评为突破性进展研究。 

  本次报告中,周教授主要讲述了他实验室的两部分重要工作,分别是利用PEG修饰来解决蛋白质药物易于被蛋白酶降解和被自身抗体中和的问题,以及流感疫苗领域的突破性进展。首先,周教授从解决困扰蛋白质药物的瓶颈讲起。PEG可以修饰蛋白质药物酶切位点和表位区,从而提高药物效价,但PEG修饰位点的非选择性导致药物质量难以控制。周教授通过引入终止密码子,编码人工合成的非天然氨基酸对需要修饰的把手氨基酸位置进行标记,再通过化学反应将PEG定点连接到把手氨基酸上,达到修饰效率高、产物质量可控的目的。该方法现已成功应用于延长干扰素药物的半衰期、降低生长激素的免疫原性以及制备抗体偶联药物的临床实验中。周教授表示要进一步将该技术延伸到病毒载体基因治疗领域。目前他们正在通过尝试对病毒载体的外壳蛋白进行定点修饰,引入靶向蛋白,以极大提高用于治疗病毒载体靶向性。随后进入报告最引人关注的第二部分,周教授详细介绍了其课题组最近在Science上发表的在疫苗研究领域的突破性成果。其研究组通过突变流感基因组里面的三联码,引入终止密码子,改造后的病毒在人工合成的非天然氨基酸的细胞体系中能正常复制并大量生产病毒。但这种病毒的关键蛋白在宿主细胞内无法复制,导致病毒无法扩增,结果是病毒变成了疫苗。另外,这种突变的流感病毒注射到感染流感的动物模型体内,突变的病毒基因组与野生病毒的基因组进行重组,进而大大减低了野生病毒的毒力,使得这种病毒由预防性疫苗转变成为了治疗性药物。这种突变病毒的制备方法简单快捷,适用于几乎所有病毒。报告完成后,周德敏教授回答了现场听众的提问,与大家互动交流非常热烈。周教授多次表达了与中科院从事病原微生物的课题组进行合作的意愿,众多与会的科研人员表示愿与周教授在抗病毒蛋白药物和疫苗领域进行深入的合作研究。 

周德敏教授在报告中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
地址: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 邮编:100101
电话:(+86)10-64874346 传真:(+86)10-84504120
文保网安备案:110105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