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4日,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生命学院教授Vera Gorbunova应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邀请做了题为“Longevity and anticancer mechanisms in long-lived rodents”的学术报告,此报告为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精品讲座系列报告之一。
Gorbunova教授在以色列魏兹曼科学研究所获硕士和博士学位,随后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和美国贝勒医学院从事科研工作,现任罗切斯特大学生命学院教授,罗切斯特衰老研究中心联合主任。Gorbunova教授专注于利用特定啮齿类动物研究衰老与肿瘤发生的机理,是裸鼹鼠(啮齿类动物里的长寿冠军与抗癌明星)研究领域的领导者,已在Cell,Science,Nature,PNAS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了80余篇学术论文,现任Aging Cell,Aging和Frontiers in Genetics等期刊编辑,承担多项NIH的P01与R01研究课题,并荣获多项奖励。
啮齿类动物虽然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但是他们的身体大小和寿命差异悬殊。Gorbunova教授正是从进化的角度来比较不同类啮齿类动物的衰老进程及其调控机制,以研究衰老、长寿和抗肿瘤的奥秘。此次精品讲座Gorbunova教授分为三个部分阐述他们的研究。首先,她们发现研究裸鼹鼠的长寿机制是可以产生高分子量的透明质酸,通过抑制细胞早期接触、mTOR抑制、压力抵抗(分化和干细胞)等作用方式,实现抗肿瘤和延缓衰老。随后,她介绍了实验室发现了干扰素介导的坏死细胞死亡机制的研究。干扰素介导的坏死细胞死亡可提高盲鼹鼠的抗肿瘤能力,并且盲鼹鼠细胞也能产生高分子量透明质酸来延长寿命。最后,她的课题组还探讨了SIRT6功能与长寿的关系。她们的研究发现长寿的物种能更有效的进行DNA双链断裂修复,而不同寿命物种之间的DNA修复效率差异主要由SIRT6负责。因此,Gorbunova教授在总结中提到,在啮齿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长寿和抗肿瘤特异性机制主要分三类:第一类是体型较大的物种的衰老进程与细胞复制性密切相关;第二类是体型较小的长寿物种具有独特的延缓衰老和抵抗肿瘤的途径,例如表达高分子量透明质酸和干扰素(IFN)引起的肿瘤细胞的坏死或严格的进行细胞周期控制;第三类是长寿的蝙蝠可能拥有更有效的修复DNA损伤系统。这些机制的研究对人类治愈肿瘤和增加人类的寿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报告结束后,现场听众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提问,Gorbunova教授认真回答了所有听众的问题,气氛十分活跃。本讲座由北京百普赛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特约赞助!
Vera Gorbunova教授在报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