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7日,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生会举办了第八期“第一作者讲坛”。本期“第一作者论坛”邀请宋豪博士和赵振楠同学主讲,两位主讲近期在国际著名期刊Cell上发表题为“Molecular Basis of Arthritogenic Alphavirus Receptor MXRA8 Binding to Chikungunya Virus Envelope Protein”的文章,首次揭示了致关节炎甲病毒CHIKV与MXRA8受体的相互作用机制。
宋豪博士现任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他2016年获微生物研究所博士学位,导师为高福院士,主要从事重要囊膜病毒的入侵与致病机制研究,在Cell、Science、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Cell Research、Cell Reports、EMBO Journal和PLoS Pathogens等杂志发表20余篇研究论文,参编著作1部,并荣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 及“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和赛诺菲巴斯德生物医学杰出研究生奖”。赵振楠同学师从高福院士,于2019年获微生物研究所硕士学位,研究方向是囊膜病毒的入侵机制及抗体干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Cell、Nature Microbiology上。
本次论坛中,首先由赵振楠硕士为在座听众讲解了他们在Cell上发表文章的重要发现过程和思路。他们研究的致关节炎甲病毒CHIKV与MXRA8受体的相互作用机制属于一种新型的病毒与受体的结合模式,MXRA8分子结合在刺突的“峡谷”中,受体的茎部区在病毒入侵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这一发现为新型疫苗及广谱中和抗体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有助于推进致关节炎甲病毒的抗病毒药物的研究。
宋豪博士则从“过来人”的角度从几个关键点与大家分享了他走上科研之路的经验,包括本篇文章能在Cell发表的亮点所在以及发表文章的心路历程,在科研中要掌握哪些技能,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等。首先,他强调了选题非常重要,而这篇文章具备两个“重要”特征。其一是研究对象具有重要性,这是一种可以通过蚊虫广泛传播的病毒,会引起被感染者长期关节疼痛、关节炎。目前这种病毒在巴西和美国有广泛的传播,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其二是这个科学问题重要,解析该病毒的入侵机制是前所未有的。这篇文章还有两个创新点,即结合模式新颖并为抗体病毒药物开发提供新靶点。这些因素都决定了文章中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在投递文章的过程中并不只靠一己之力,科研团队协作精神必不可少。同时宋博士也强调研究生们在求学阶段要主动学习,并利用业余的时间掌握相关的作图、文本、文献汇总软件等。科研工作中难免遇到的瓶颈和弯路,这时保持好心态就尤为重要,宋博士一直强调做科研是实现从“0”到“1”的突破,因为每一次尝试都是在进步,科研通过不断的积累,最终就会积沙成塔,得到收获。
赵振楠同学在报告中
宋豪博士在报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