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4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德国科隆大学柴继杰教授应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和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周俭民研究员邀请做了题为“Structure, mechanism and biochemical insight of NLRs”的学术报告,此报告为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精品讲座系列报告之一。
柴继杰2009年受聘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1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17年成为首位获得“德国诺贝尔奖”洪堡教席奖的中国科学家。他长期从事先天免疫和植物受体激酶相关蛋白质复合物结构方面的研究,主要利用晶体学及冷冻电镜的方法对以上两类生物大分子进行结构解析,从蛋白大分子结构入手,结合生物化学、分子遗传学及细胞生物学等手段阐述这些生物大分子在植物免疫和生长发育等重要生物过程的作用。他近年来通过低温电子显微镜技术,阐明了多种特定蛋白质的组成和复杂结构,为防治植物病害以及研发治疗炎症类疾病药物等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柴教授获得了科隆大学教授席位,以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首席科学家等称号,并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药明康德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多项荣誉。柴教授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80多篇,其中包括以通讯作者在Nature、Science等发表论文10余篇,到目前被引用近12000次。
本次报告中, 柴教授主要从结构生物学的角度阐述了动物炎症小体和植物抗病小体的作用机理。这两类复合物的核心蛋白都是NOD样受体(NLR)蛋白,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在帮助机体抵御病原侵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健康状态下,NLR蛋白通过自我抑制的方式维持在静息状态,而一旦感受到病原微生物的组分,NLR蛋白被激活并发生自身寡聚化,形成炎症小体(动物)或抗病小体(植物),随后产生一系列的免疫应答反应,帮助集体抵抗病原侵害。
柴教授报告后,耐心回答了所有提问者的问题,并与大家就相关科学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本次讲座由周俭民研究员主持。
柴继杰教授在报告中